学院新闻
金阙九千藏玄奥 沉浸醲郁咀英华——贯通学生访学故宫
5月28日,受到故宫博物院邀请,基础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在沈杰院长、语文教研室主任张悦、英语党支部书记杨洪玉和班主任王霁老师的带领下,访学故宫中轴线,实地探秘六百年宫阙中的古代科技,为纯理论课堂增添实践性学习。这既是基础教育学院探索培养高素质贯通人才创新模式的一部分,也是对今年教育部提出的倡导技能文明、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风尚的积极响应。
同学们一路从午门进入太和门广场,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再到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最后由神武门出宫。
在以中轴线为路线的探访中,同学们利用研学手册深入学习故宫的日晷科技、天球仪科技、藻井技术、大石雕雕刻技艺、以排水技术和防震技术、防潮技术为代表的古建筑科技等丰富多彩的知识。
例如六百年前的修建紫禁城设计师设计出了一套完美的排水系统,包含各宫殿众多干线和支线、明沟暗沟,并且每个大殿的台基两侧都有许多排水龙头,下暴雨时候,不仅可以看到龙头吐水的皇家气象,大量雨水还会经由这些排水系统排到紫禁城外的护城河,化大为小,直到现在,当北京城经历暴雨几成汪洋时,紫禁城里面几乎没有积水。
故宫隐藏的超强技术第二位是防震技术。作为世界最大的木质建筑群,建成的600多年间,紫禁城经历了两百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但都安然无恙,而不倒的秘诀就是——榫卯。榫卯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松动”却又不散架、越震越紧密的力学结构,可以完美地化解地震的破坏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此次访学活动,同学们对老师在传统文化课堂、物理课堂、数学课堂、历史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呼应,并时时有惊喜。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上老师讲到过的龙图腾,作业中不少同学曾出现四爪和三爪金龙被扣分,在故宫访学中,看到石雕和瓷器上全部是五爪金龙,从而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体认,实践反哺课堂,书本引领认知,形成了知识结构的闭环,真正达到了基础而通达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