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一场跨越语言与自然的成长之旅 ——基础教育学院23级贯通培养项目英语实践周活动纪实
当语言学习邂逅环境保护,当团队协作碰撞创意火花,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实践周在夏日的蝉鸣中绽放异彩。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基础教育学院2023级贯通培养项目的英语老师和47名同学以"守护绿水青山,讲述中国环保故事"为主题,在五天沉浸式英语实践中,完成了一场跨越课本与现实的绿色探索之旅。
当晨光穿透玻璃穹顶,贯通23级的学子们漫步于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时空长廊。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体验了无脊椎动物、古爬行动物、恐龙公园、古哺乳动物、植物世界、人之由来、神奇的非洲等展厅,在标本间聆听地球脉动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生物多样性”、“地球演化”、“生物进化”、“恐龙灭绝”等课本上学过的名词通过丰富多彩的标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同学们由衷地感叹地球上生物的多姿多彩和巨大变迁,同时也让同学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第四纪冰川擦痕标本和栩栩如生的奇石所吸引。这里是亚洲唯一一座直接建立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模式口冰川擦痕)上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演化展厅的猛犸象、巨鬣狗等远古动物的骨架则化身为冰川运动和地貌变迁的密码,向同学们揭示了很多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场景。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第四纪大冰期的全球性冰川活动就一直持续至今,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见证者。同学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并记录着有趣的地质知识,建立起“保护地质遗迹,传承地球记忆”的生态保护意识。
接下来,英语实践周迎来最热烈的环保文创产品创作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将实践周前两日的见闻化为一件件生动的创意作品。有的同学创作了旨在传递环保理念的手抄报,有的同学利用废旧材料和超轻粘土制作了地球母亲的模型、环保风扇,还有同学制作了展示塑料袋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模型…同学们的作品精彩纷呈,不仅仅是简单的材料再利用,而且激发了参与者以及观赏者的情感共鸣,使大家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以及我们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担当。
最后,大家迎来了收官日的实践成果汇报环节,这是一场青春视角下的绿色宣言。大家用英文交流着博物馆参观的心得体会,讲述着中国环保故事。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做环保理念的宣传大使,并以切身行动去关爱环境、践行环保理念,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这场为期一周的“寓教于绿”的英语实践活动落下了帷幕,指导老师们为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创意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点赞。同学们用英语讲述的不仅是环保知识,更是中国新生代对地球的承诺。
(撰稿:廉俊颖)